合乐888
宋代《尚书》学与时代思潮在经学时代,经书的阐释与时代思想的演进紧密相连,宋代《尚书》学史上这种关联尤为明显,先后展现为王安石新学与诸派之间、理学与心学之间围绕《尚书》阐释展开的激烈思想论争。
而旧党之文彦博、范存仁,蜀学之苏轼,理学家之程颐、杨时、林之奇、张九成等,纷纷著述批驳王氏新学。
《尚书》成为学派思想建构的源泉。
而理学家内部程朱一派与象山一派在心性论与修养论上亦有巨大分歧,陆九渊心学一系《书》学影响仅及于温州一带。
微博推荐{段落}
林之奇认为“虞廷十六字”是“尧、舜、禹三圣人相授受之际,发明其道学之要以相畀付者”,是与“《中庸》之言相为表里”的。
合乐888在此过程中,宋儒对佛道优秀思想亦有精细的消化吸纳,而非简单排斥。
合乐888
{段落}
程颐批评新学“化革了人心,为害最甚”。 林之奇《尚书全解》批评王氏解《书》“以为其新法之地”、“诵六经以文奸言”,如“盘庚言无或敢伏小人之攸箴,而介甫则峻刑罚以绳天下之人言新法之不便者”,从思想层面完成对王安石新学的理论批判。 《大学》《中庸》思想的渗透与心性论、道统论的建构。
南宋《书》学基本以程朱理学一系占主导。
(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宋代尚书学研究”负责人、重庆师范大学副教授)。
{段落}
而理学家内部程朱一派与象山一派在心性论与修养论上亦有巨大分歧,陆九渊心学一系《书》学影响仅及于温州一带。
合乐888